本標準適用于干燥技術(shù)與
干燥設備的生產(chǎn)、科研、教學及應用等領域。
2一般術(shù)語2.1干燥drying
泛指使物料中所含濕分(水分或其他溶劑)汽化并去除的處理過程。
工業(yè)生產(chǎn)中指去除某些原料或用這些原料加工的成品中所含的濕分的過程。
2.2烘干heat-drying
利用熱能使物料升溫,將物料中的濕分汽化并去除,借以降低物料中濕分的過程。
2.3物料materials
在干燥之前、干燥過程中和干燥之后的物質(zhì)即本標準定義的物料,它可以是固體或液體(汁液或膏狀)。
2.3.1新鮮物料(原始物料)materialtobedried
為進行干燥工藝準備的物料。
2.3.2干燥物料(干燥成品)driedmaterial
經(jīng)過干燥之后的物料。
2.3.2.1干燥物料含量contentofdrymaterial
干燥物料的質(zhì)量除以新鮮物料質(zhì)量所得之商。
在說明干燥物料含量時應給出測定方法。
2.3.3絕干物料(干燥物料)absolutedryingmaterial
不含有濕分的物料,其質(zhì)量為物料質(zhì)量與所含濕分質(zhì)量之差。
2.3.3.1絕干物料含量thecontentofabsolutedrymaterial
絕干物料的質(zhì)量除以物料總質(zhì)量所得之商。
在說明絕干物料含量時應給出測定方法。
2.3.4干燥損失(干燥物料損失)lossofmaterialinthedryingprocess
物料在干燥或冷凍過程中受損失的部分(例如由飛塵、磨損、沉積引起的損失)。
2.3.5飛塵liftoff(particles)
在干燥或冷凍過程中從物料脫落和去除的小顆粒物料。
2.3.6物料的解吸desorptionofmaterial
物料向大氣放出水分的現(xiàn)象。
2.3.7物料解吸等溫線desorptionalisothermofmaterial
定溫下,物料向大氣放出水分時,表示大氣的不同相對濕度與物料平衡水分之間關系的曲線。
2.3.8物料的吸濕moistenofmaterial
物料在大氣中吸收水分的現(xiàn)象。
2.3.9物料吸附等溫線adsorptionalisothemofmaterial
定溫下,物料從大氣吸取水分時,不同大氣相對濕度與物料平衡水分之間關系的曲線。
2.3.10物料的吸濕滯后hygroscopichysteresisofmaterial
定溫下,物料的吸附等溫線與解吸等溫線具有顯著差異的現(xiàn)象。
2.3.11物料的熱容量thermalcapacityofmaterial
使1kg物料的溫度升高或下降1℃所需要或放出的熱量,kJ/(kg·℃)。
2.3.12物料的體積熱容量volumetricthermalcapacityofmaterial
物料熱容量與其容重的乘積,kJ/(m3·℃)。
2.3.13物料的導熱系數(shù)coefficientofheatconductivityofmaterial
當1m厚的物料層,上層和底層的溫度相差1℃時,在1h之內(nèi)通過1m2物料層面積的熱量,kJ/(m·h℃)
2.3.14物料的導溫系數(shù)coefficientoftemperatureconductivityofmaterial
物料導熱系數(shù)與其體積熱容量的比值,m2/h。
2.3.15物料熱穩(wěn)定性thermalstabilityofmaterial
物料在受熱過程中,其主要成分保持不變的能力。
2.3.16物料允許受熱溫度permissibleheatedtemperatureofmaterial
在不損傷物料性狀的條件下,物料受熱的zui高溫度。
2.3.17干燥物料外殼encosureofdriedmatter
在冷凍干燥過程中包圍冰核(見2.4.3)以及包含結(jié)合水(見2.4.2)的干燥的物料。
2.4濕分moisture;humidity
以自由溶劑和(或)化合劑溶劑存在的這部分物料(即濕物料)中的水分或溶劑。物料中的濕分用含濕量或濕度表示。
2.4.1自由濕分freemoisture
用升華和蒸發(fā)熱足以去除的濕分。對于水分,是游離水和毛細管水的統(tǒng)稱。
2.4.1.1游離水freewater
存在于物料顆粒細胞間隙中的水。
2.4.1.2毛細管水capillarywater
存在于物料顆粒毛細管中的水。
2.4.1.3粗毛細管水coarsecapillarywater
毛細管直徑大于10-1cm時存在于其中的水。
2.4.1.4微毛細管水microcapillarywater
毛細管直徑小于10-5cm時存在于其中的水。
2.4.2結(jié)合濕分(結(jié)合水)boundmoisture
除了升華熱和蒸發(fā)勢之外還要另外消耗能量才能去除的濕分,例如:結(jié)晶水、結(jié)構(gòu)水、吸附水等。
2.4.2.1結(jié)晶水waterofcrytallization(crystalwater)
結(jié)晶水合物組成中的水,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晶格中,屬于化學結(jié)合水,在化學式中以整個分子形式附加于其他成分后面。此水分解時物料的晶體結(jié)構(gòu)必遭破壞,因此結(jié)晶水的脫水過程一般不視作為干燥過程。
2.4.2.2物理化學結(jié)合水physicalchemistrycombinewater
a.吸附水a(chǎn)dsorbedwater
由物料的內(nèi)外部表面分子力場所吸附的水;
b.滲透水permeablewater
與物料結(jié)合中由于物料組織壁的內(nèi)外面溶解物的濃度有差異,使水分擴散透過壁膜而形成的濕分。
c.結(jié)合水structuredwater
存在于物料細胞內(nèi)與淀粉、蛋白質(zhì)等系水膠體牢固結(jié)合在一起的水分。
2.4.3冰核icecore
主要被干燥物料外殼(見2.3.17)包圍在固體聚合態(tài)中的濕分。
2.4.4含濕量moisturecontent
濕分量除以物料量所得之商。
在說明含濕量時應給出測定方法。
2.4.4.1濕基含濕量(w)wetbasemoisturecontent
以濕物料為基準的濃度表示法,即:
W=(濕物料中濕分的質(zhì)量/濕物料的總質(zhì)量)×100……………………………(1)
2.4.4.2干基含濕量W0drybasemoisturecontent
以絕干物料為基準的濃度表示法,即:
W0=(濕物料中濕分的質(zhì)量/濕物料的總質(zhì)量)×100…………………………(2)
2.4.4.3初始含濕量initialmoisturecontent
新鮮物料(原始物料)的含濕量。
2.4.4.4zui終含濕量finalresidualmoisture
從
干燥機出來物料的含濕量。
2.4.4.5物料降水幅度rangeofmaterialmoisturereleased
物料干燥前后含濕量之差。
2.4.4.6物料中的水分平衡moistureequilibriumofmaterial
幾種不同含濕量的物料混合后,經(jīng)過一定時間,含濕量趨于平衡的過程。
2.4.5物料濕度degreeofmoisture;degreeofhumidity
物料的含濕量(見2.4.4.3)除以絕干物料含量(見2.3.3)所得之商。
在說明濕度時必需給出測定方法。
2.5
干燥劑(干燥介質(zhì))dryingmedium
能從濕物料中帶走濕分的物質(zhì)。干燥作業(yè)中大多以空氣作為干燥劑(干燥介質(zhì))。
2.5.1化學干燥劑chemicaldesiccant
通過化學反應吸除水分的過程,如氯化鋁、濃硫酸、五氧化二磷等。
2.5.2物理干燥劑physicaldesiccant
能吸附水分或與水分形成恒沸混合物而不伴有化學反應的物質(zhì)。如硅酸(用以去除空氣中的水分),苯(用以去除酒精中的水分)。
2.6干空氣driedair
不含有水蒸氣的空氣。
2.7濕空氣moistair
含有水蒸氣的空氣
2.8冷卻氣體coolinggas
用于對物料降溫的氣體。
2.9廢氣exhaustair
干燥介質(zhì)與物料進行濕熱交換后排出的氣體。
2.10熱值calorificvalue
在燃料化學中,表示單位重量(或體積)的燃料*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在食品化學中,指1g食物在體內(nèi)氧化時所放出的熱量。
2.11燃料發(fā)熱量calorificcapacityoffuel
1kg燃料*燃燒發(fā)出的熱量。
2.11.1煤的高位發(fā)熱量highcalorificcapacityofcoal
1kg煤燃燒后的zui大發(fā)熱量。
2.11.2煤的低位發(fā)熱量lowcalorificcapacityofcoal
煤燃燒后,除去它所生成的水蒸氣的汽化潛熱,實際發(fā)出的熱量。
2.12熱量衡算heatbalancecalculation
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進行的熱平衡的計算。
2.13標準煤standardcoal
每千克能發(fā)出低位發(fā)熱量(見2.11.2)為29308kJ的煤。
2.14煙道氣fluegas
燃料在爐灶內(nèi)燃燒后生成的氣體。
2.15干燥過程中的物料溫度
2.15.1物料受熱溫度temperatureofheatedmaterial
物料在干燥過程中,吸收熱量后達到的溫度。
2.15.2烘前料溫initialmaterialtemperature
物料進入干燥器以前的溫度。
2.15.3烘后料溫temperatureofmaterialleavingdryingsection
物料離開干燥段時的溫度。
2.15.4干燥溫度temperatureofthematerialbeingdried
干燥過程中在規(guī)定位置上測得的物料溫度。
應給出測量方法和測量位置。應注意干燥物料的上限溫度。
2.15.5溫度曲線temperaturecurve
物料干燥過程中,物料溫度與時間的變化曲線。
2.16干燥過程dryingprocess
表示面積相關的去濕速率的函數(shù),它取決于:
a.物料的濕度;
b.干燥開始以來的時間間隔。
2.16.1干燥時間dryingtime
將物料由一定的初始含濕量干燥到規(guī)定的zui終含濕量所經(jīng)過的時間。
2.16.2停留時間lengthofstay(inthedryingchamber)
物料在干燥機中的時間。
2.16.3循環(huán)時間cycletime
物料在連續(xù)式工作的干燥機中的停留時間。
2.16.4物料受熱時間heatuptimeofmaterial
干燥介質(zhì)與物料接觸的時間。
2.16.5緩蘇tempering
干燥后的物料貯存一段時間,使顆粒間或物料內(nèi)部進行濕熱交換使其濕度均化的過程。
2.16.6物料干燥曲線meterialdryingcurve
物料濕分隨干燥時間而變化的曲線。
2.16.7冷卻cooling
物料干燥后降溫的過程。
2.16.7.1逆流冷卻counterflowcooling
冷卻氣體(見2.8)與物料流動方向相反的冷卻。
2.16.7.2錯流冷卻(橫流冷卻)crossflowcooling
冷卻氣體與物料流動方向垂直的冷卻。
2.17干燥條件及干燥原理
2.17.1干燥條件dryingcondition
干燥過程中,各種參數(shù)的總稱。
2.17.2加熱溫度heatingtemperature
供熱器的溫度。
2.17.3料層阻力materialobstruction
氣流通過物料層時的壓力損失。
2.17.4料層厚度materialthickness
干燥介質(zhì)穿過物料變成廢氣所經(jīng)過的zui短距離。
2.17.5堆層厚度thicknessofthematerial
物料在干燥過程中的厚度或顆粒物料在冷凍干燥中堆料的高度。
2.17.6傳質(zhì)masstransfer
物質(zhì)傳遞的簡稱。物質(zhì)系統(tǒng)由于濃度不均勻而發(fā)生的質(zhì)量遷移過程。
2.17.7傳質(zhì)系數(shù)masstransfercaefficient
傳質(zhì)過程方程式中的一個比例系數(shù),以傳質(zhì)效率與傳質(zhì)面積的傳質(zhì)推動力成正比為依據(jù),kg·mol(h·m2·atm)。
2.17.8傳熱heattransfer
熱傳遞的簡稱,物料系統(tǒng)內(nèi)的熱量轉(zhuǎn)移過程,熱量由溫度高處傳向溫度低處。
2.17.9傳熱系數(shù)(傳熱總系數(shù))heattransfercoefficient
系傳熱過程方程式中的一個比例系數(shù),表示固體壁兩邊的流體間傳熱強度的數(shù)值,kJ(m2·h·℃)。
2.17.10導熱(熱傳導)heatconduction
熱傳導的一種基本方式。借物料中的分子、原子或電子的相互碰撞,使熱能從物體的溫度高部分傳到溫度低部分的過程。
2.17.11換熱(熱交換)heatexchange
熱能從熱流體間接(例如經(jīng)過間壁)或直接傳向冷流體的過程。
2.17.12熱輻射heatradiation
熱傳導的一種基本方式。物體因自身的溫度而向外發(fā)射能量。其熱能不依靠任何介質(zhì)而以電磁波形式在空間傳播。
2.17.13對流傳熱heatconvection
熱傳遞的一種基本方式。熱能在液體或氣體中從一處傳遞到另一處的過程,簡稱對流。
2.17.14升華subimation
固態(tài)(結(jié)晶)物質(zhì)不經(jīng)過液態(tài)而直接轉(zhuǎn)變?yōu)闅鈶B(tài)的現(xiàn)象。
2.17.14.1升華熱sublimationheat
單位質(zhì)量的固體直接轉(zhuǎn)變?yōu)闅怏w時所需要的熱量。
2.17.14.2升華表面surfaceofsublimation
處于固體聚合態(tài)中自由濕分發(fā)生升華的表面(即冰核的表面,見2.4.3),在*的干燥工藝中又是冰核和干燥物料外殼間的界面。
2.17.15流態(tài)化fluidzed
使固體顆粒通過與流體(氣體或液體)接觸,而使固體顆粒處于懸浮狀態(tài)運動而不被流體帶走的狀態(tài)。
2.17.15.1流化床(沸騰床)fluidzed-bed
狀如沸騰液體的流態(tài)化固體顆粒層。
2.17.16噴動床spouted-bed
氣體以較高速度通過噴管而在顆粒物料內(nèi)產(chǎn)生人為渦流現(xiàn)象的床層??墒诡w粒物料像噴泉狀向上運動,達到一定高度后由于物料本身的重力作用而下降,以后又被氣流重新向上帶走而呈噴泉狀??稍O計成間歇式或連續(xù)式。
3干燥工藝3.1干燥方式與方法dryingtypesandmethods
3.1.1機械干燥mechanicaldrying
用壓榨、沉降、過濾、離心分離機械等方法除去濕分的過程。
3.1.2物理化學法干燥physicalchemicaldrying
直接用吸濕性化學物品(如硫酸、無水氯化鈣等)做為干燥劑吸除濕分的過程。
3.1.3熱物理法干燥thermophysicaldrying
利用濕分在加熱或降溫過程中產(chǎn)生相變的物理原理除去濕分的過程。
3.1.4間歇干燥batchdrying
物料間歇裝卸的干燥。
3.1.5連續(xù)干燥continuousdrying
物料不斷地從干燥機進口到出口的干燥。
3.1.6直接加熱干燥direct-heatdrying
用干燥介質(zhì)直接加熱物料的干燥。
3.1.7間接加熱干燥indriect-heatdrying
通過間壁間接加熱物料的干燥。
3.1.8接觸干燥contactdrying
以傳導的方式加熱物料(物料與加熱表面接觸)的干燥。
3.1.9汽相干燥vapourphasedrying
將新鮮物料送入真空干燥機,抽空之后,通入合適的蒸氣(例如有機物蒸氣、煤油),使之冷凝于物料之上,并通過其釋放的冷凝熱使物料加熱的干燥。
3.1.10輻射干燥dryingbyradiation
以輻射形式加熱物料的干燥,如紅外線干燥。
3.1.11介電干燥/微波干燥microwavedrying
在交流電場中對物料濕分進行直接加熱的干燥。
3.1.12紅外線干燥infrareddrying
利用紅外線對物料加熱的干燥。
3.1.13高頻干燥high-frequencydrying
物料放在頻率為1~10MHz的交流電場中的干燥。
3.1.14太陽能干燥solardrying
利用太陽能加熱物料的干燥。
3.1.15低溫干燥lowtemperaturedrying
用低于45℃的干燥介質(zhì)去除物料濕分的干燥。
3.1.16對流干燥convectiondrying
以對流形式加熱物料的干燥。
3.1.17靜態(tài)干燥staticdrying
物料放在格層中,在遂道或皮帶上面與其接觸面相對不變的干燥。
3.1.18動態(tài)干燥dynamicdrying
物料不斷運動或周期性運動的干燥。在干燥過程中用機械裝置(例如葉片式干燥機)或活動式接觸面(例如振動式干燥機,筒式干燥機),對物料進行攪拌,使干燥時間縮短。
3.1.19自然通風干燥naturalventilatingdrying
用空氣自然對流去除濕分的干燥。
3.1.20機械通風干燥mechanicalventilatingdrying
將空氣強制送入物料去除濕分的干燥。
3.1.21氣流干燥airflowdrying;pneumaticdrying
把濕潤狀態(tài)的泥狀、塊狀、粉粒體狀等物料采用適當?shù)募恿戏绞郊尤敫稍锕軆?nèi),被分散在高速流動的熱氣流中,濕物料在氣流輸送過程中被去除濕分,得到粉狀或粒狀干燥物料的干燥。
3.1.22固定床干燥fixed-beddrying
干燥過程中物料處于靜止狀態(tài)。
3.1.23移動床干燥beddrying;movablebeddrying
干燥過程中,物料處于移動狀態(tài)。
3.1.24流化床干燥(沸騰床干燥)fluidizedbeddrying(boiledbeddrying)
利用流化床(沸騰床)進行干燥的一種干燥方法。
3.1.25噴動床干燥spoutedbeddrying
利用噴動床進行干燥的一種干燥方法。
3.1.26順流干燥concurrentflowdrying
在干燥機內(nèi),物料的流動方向與干燥介質(zhì)流動的方向一致的干燥。
3.1.27逆流干燥counterflowdrying
在干燥機內(nèi),物料的流動方向與干燥介質(zhì)流動方向相反的干燥。
3.1.28錯流干燥(橫流干燥)crossflowdrying
在干燥機內(nèi),物料的流動方向與干燥介質(zhì)流動方向垂直的干燥。
3.1.29快速干燥rapiddrying;quickdrying
物料在與干燥介質(zhì)接觸時間只有數(shù)分或數(shù)十分的干燥。
3.1.30常壓干燥prevailingpressuredrying
根據(jù)操作壓力分類的一種干燥方法。
3.1.31真空干燥vacuumdrying
真空下的一種熱干燥過程。
3.1.32真空冷凍干燥vacuumfreezingdrying
將含水物料冷凍到冰點以下,使水轉(zhuǎn)變?yōu)楸缓笤谳^高真空下將冰轉(zhuǎn)變?yōu)檎魵舛穹值母稍锓椒?。真空冷凍干燥是在中真空區(qū)至高真空區(qū)內(nèi)進行的。
3.1.33熱泵蒸發(fā)heatpumpevaporation
蒸發(fā)操作的一種,借壓縮機的絕熱壓縮作用,或借噴射壓縮作用將蒸發(fā)器所產(chǎn)生的二次蒸氣的飽和溫度提高,并送回原蒸發(fā)器用作加熱蒸氣。
3.1.34噴霧干燥spraydrying
采用霧化器將原料液(可以是溶液、乳濁液或懸浮液,也可以是熔融液或膏糊液)分散為霧滴,
用熱干燥介質(zhì)(通常是熱氣流)干燥霧滴而獲得產(chǎn)品(產(chǎn)品可根據(jù)要求制成粉狀、顆粒狀、空心狀或團粒狀)的一種干燥方法。
3.1.35聯(lián)合干燥combinateddrying
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干燥方法去除物料濕分的干燥。
3.2干燥階段stagesofdrying
稱作為預干燥,一次干燥,二次干燥的干燥工藝的每個階段。各個階段的應用和所達到的干燥度取決于干燥工藝。
3.2.1預干燥preliminarydrying
主要去除自由濕分的*階段干燥。在此階段中也可以應用有別于真空干燥的其他方法,此干燥階段的干燥速度是不變的。
冷凍干燥沒有預干燥。
3.2.2一次干燥(廣義)primarydrying(ingeneral)
作為自由濕分的干燥階段,一次干燥(本標準的定義)只能在真空中進行。
此階段中的干燥速度幾乎是不變的。
3.2.3一次干燥(冷凍干燥)primarydrying(freezedrying)
從冷凍干燥開始直到*去除在固體聚合態(tài)中所含濕分的干燥階段。除了升華之外,液相的蒸發(fā)還與濕分的種類有關。
3.2.4二次干燥secondarydrying
緊接著一次干燥之后去除結(jié)合濕分獲得理想的zui終含濕量的干燥階段,此階段中的干燥速度隨著含濕量的變化而降低。
3.2.5預熱階段pre-heatingperiod
物料在干燥開始時其溫度升高,但未放出濕分的階段。
3.2.6等速干燥階段constant-ratedryingperiod
物料濕分降低與時間之間的變化是一水平直線關系的干燥階段。
3.2.7降速干燥階段falling-ratedryingperiod
物料濕分降低與時間之間的變化是一下降曲線的干燥階段。
4技術(shù)經(jīng)濟指標4.1干燥機處理量dryercapacity
在某一降水幅度,經(jīng)過一個完整的干燥過程,單位時間處理進機物料的質(zhì)量,t/h。
4.2干燥能力dryingcapability
在1h內(nèi),經(jīng)過一次干燥后,按降低1%濕分計算,干燥機對原始物料的處理量。
4.3干燥速度dryingrate
單位時間內(nèi)物料含濕量降低的幅度或所去除濕分的量,kg/h。
4.4干燥度dessicationratio
在規(guī)定的干燥時間內(nèi)干燥物料含濕量除以初始含濕量所得之商。
4.5干燥周期dryingcycle;dryingperiod
物料流經(jīng)干燥機的時間,對間歇式干燥機指一次投入干燥機的物料在機內(nèi)進行預熱、烘干、緩蘇和冷卻的全部時間。
4.6干燥強度dryingintensity
干燥機按干燥室有效容積或起主要傳遞熱量部位(如通風板等)的有效面積計算的每小時去除濕分的重量,分別可稱作容積干燥強度,或面積干燥強度,按式(3)、式(4)計算:
Pv=m(w1-w2)/〔tV(1-w2)〕………………………………………………(3)
PA=m(w1-w2)/〔tA(1-w2)〕………………………………………………(4)
式中:PV──容積干燥強度,kg/(h·m3);PA──面積干燥強度,kg/(h·m2);m──投入新鮮物料質(zhì)量,kg;t──干燥時間,h;w1──物料初始含濕量,%;w2──物料zui終含濕量,%;V──干燥機干燥室有效容積,m3;A──起主要傳遞熱量(如通風板等)的有效面積,m2。
4.7干燥不均勻度unevennessofdrying
物料經(jīng)過一次干燥后,在排料口橫斷面不同點(一般不少于3點)同時接取樣品測得zui大含濕量與zui小含濕量之差。
4.8干燥機熱效率dryerthermalefficiency
進料溫度升到進口空氣的濕球溫度所需的熱量和蒸發(fā)水分所需熱量之和與供給總熱量的百分比。
4.9干燥機總壓力損失totalpressurelossofdryer
在干燥機中,干燥介質(zhì)所遇各種阻力之和。
4.10干燥損失率dryinglossrate
物料在干燥或冷凍過程中受損失部分(如由飛塵、磨損、沉積引起)的質(zhì)量與理想應獲得的干燥物料質(zhì)量的百分比。
4.11單位耗熱量specificheatconsumption
從物料中去除1kg濕分所消耗的熱量。
4.12單位耗氣量specificairconsumption
從物料中去除1kg濕分所消耗的熱風或冷風的風量質(zhì)量,kg/h。
4.13單位耗能量specificpowerconsumption
從物料中去除1kg濕分所消耗的電能和熱能總和。
4.14熱風量hotblastrate
干燥區(qū)段風機所送空氣的流量,m3/h。
4.15冷風量coldblastrate
冷卻區(qū)段風機所送空氣的流量,m3/h。
4.16爐膛發(fā)熱強度heatingintensityoffurnacechamber
每小時立方米爐膛的發(fā)熱量。
4.17爐灶效率efficiencyofthefurnace
爐灶產(chǎn)生煙道氣的熱量與投入爐灶燃料所產(chǎn)生的總熱量的比。
4.18單位干燥費用unitdryingcost
每噸物料去除1%濕分所需的總費用。
5干燥設備
用于進行干燥作業(yè)的全套設備(包括主機和附屬設備)的統(tǒng)稱。
5.1有關參數(shù)及結(jié)構(gòu)要素
5.1.1干燥室dryingchamber
干燥過程中干燥機內(nèi)容納物料停留或運動的空間及空間內(nèi)設置的機構(gòu)所占的位置。
5.1.2熱氣室hotairchamber
干燥介質(zhì)由管道進入干燥區(qū)段(見5.1.14)前占有(或擴散)的空間。
5.1.3開孔率percentopening
氣體分布板(見5.2.1)上孔的總面積與氣體分布板有效面積(見5.1.6)的百分比。
5.1.4噴帶spoutedzone
氣體分布板(見5.2.1)上開孔率較大,穿過的干燥介質(zhì)較多,能使物料和干燥介質(zhì)充分混合并產(chǎn)生沸騰狀態(tài)的區(qū)段。
5.1.5物料充填系數(shù)thecoeficientoffillingmaterial
在干燥過程中,靜止狀態(tài)下干燥室所裝物料的體積與干燥室有效容積(見5.1.8)的比值。
5.1.6氣體分布板有效面積theeffectiveareaofgasdistributionplate
氣體分布板上具有通過干燥介質(zhì)作用的面積。
5.1.7干燥室全容積wholevolumeofdryingchamber
干燥機干燥室(見5.1.1)內(nèi)部容積的總和。
5.1.8干燥室有效容積theeffectivevolumeofdryingchamber
干燥機干燥室內(nèi)能夠充填物料那部分空間的容積(即不包括干燥室內(nèi)機構(gòu)實體所占的空間)。
5.1.9圓筒斜度druminclination,drumslope
圓筒形干燥室的圓筒軸線與水平線夾角。
5.1.10加熱面積heatingsurface
能用來將熱量傳導給待干燥物料的熱源部分。
5.1.11物料裝載面shelf
真空干燥機或冷凍干燥機用來接受物料或裝有物料的容器的裝置,如果是接觸式干燥它同加熱表面可以*相同。
5.1.12冰冷凝器的負載loadoftheicecondenser
冰冷凝器(見5.2.29)的負載就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主要以固體聚合形式冷凝在冰冷凝器冷凝表面的蒸氣質(zhì)量。
5.1.13冰冷凝器的額定負載ratedloadoftheicecondenser
冰冷凝器能經(jīng)濟地運轉(zhuǎn)的zui大負載。
5.1.14干燥區(qū)段dryingsection
干燥機內(nèi)物料受熱去除水分的區(qū)段。
5.1.15冷卻區(qū)段coolingsection
干燥機內(nèi)物料冷卻降溫的區(qū)段。
5.1.16排料區(qū)段drainsectionofmaterial
干燥機內(nèi)物料從離開干燥區(qū)段和冷卻區(qū)段后的區(qū)段。
5.1.17貯物區(qū)段storingsection
在連續(xù)式干燥機的干燥區(qū)段前設置的貯存物料的區(qū)段。
5.1.18爐篦有效面積百分率percentageofeffectivegratearea
爐篦上通過空氣的孔面積與爐篦有效面積的百分比。
5.2零部件及裝置
5.2.1氣體分布板theplateofgasdistribution
使物料形成流態(tài)化或沸騰狀態(tài)的起通氣(通風)作用的開孔板。
5.2.2通風冷卻倉ventilatingandcoolingbin
利用機械通風方法冷卻干燥物料的倉房。
5.2.3逆流冷卻倉counterflowcoolingbin
采用逆流冷卻原理降低物料溫度的倉房。
5.2.4流化槽式冷卻器coolingchute
利用流化槽進行機械通風,降低物料溫度的設備。
5.2.5塔式冷卻器towercooler
物料與冷空氣錯流接觸,以降低物料溫度的塔式冷卻設備,亦稱圓柱冷卻塔。
5.2.6爐灶burner
使燃料燃燒產(chǎn)生煙道氣的裝置。
5.2.7爐膛combustionchamber
爐灶中燃料燃燒的膛體。
5.2.8沉降室dispositionchamber
使煙道氣所含顆?;覊m沉降的空間。
5.2.9混合室mixingchamber
煙道氣與外界空氣相混合的空間。
5.2.10火花撲滅裝置sparkquenchingdevice
利用撞擊作用使煙道氣中所帶火花熄滅的裝置。
5.2.11氣槽airduct
安裝在塔式干燥機兩側(cè)壁之間,橫斷面呈“∩”或“∧”形的通氣槽。
5.2.12進氣槽airinletduct
干燥介質(zhì)進入的氣槽。
5.2.13擴散器diffuser
位于干燥塔氣槽前,引導干燥介質(zhì)進入的喇叭形裝置。
5.2.14廢氣室exhaustairchamber
排氣槽排出的廢氣匯入的空間。
5.2.15隔板partition
將干燥段或干燥室與冷卻室隔開的板。
5.2.16物料溢流管materialoverflowpipe
物料能自動溢出的管。
5.2.17勻料機構(gòu)thesystemofevenmaterial
干燥機內(nèi)物料均勻分布的裝置。
5.2.18排料機構(gòu)deliverymaterialsystem
將物料從干燥機排出的裝置。
5.2.19排料斗drainofmaterialfunnel
干燥機上為排出物料而安裝的料斗。
5.2.20圓筒drum
圓管干燥機的圓形筒體。
5.2.21抄板shovellingplate
安裝在圓筒內(nèi)壁上,用來升降、分散物料的裝置。
5.2.22擋料裝置hoopplate
圓筒的端部安裝的環(huán)形板。
5.2.23進料閘門entermaterialgate
干燥機中調(diào)節(jié)物料進機流量的擋板。
5.2.24出料閘門drainmaterialgate
干燥機中調(diào)節(jié)物料出機流量的擋板。
5.2.25冰冷凝器condenser
冷卻表面上的蒸氣主要是以固體聚合態(tài)形式冷凝的冷凝器。
5.3設備
5.3.1流化床干燥機fluidized-beddryer
利用流態(tài)化原理干燥物料的機械,有單層和多層等形式。
5.3.2沸騰干燥機boilingdryer
利用沸騰床原理干燥物料的機械。
5.3.3氣流干燥機airflowdryer
利用大于物料懸浮速度的熱氣流干燥物料的機械。
5.3.4紅外線干燥機infra-reddryer
利用紅外線干燥物料的機械。
5.3.5高頻干燥機high-frequencydryer
利用高頻電能干燥物料的機械。
5.3.6太陽能干燥機solarenergydryer
利用太陽能干燥物料的機械。
5.3.7微波干燥機microwavedryer
利用電磁微波干燥物料的機械。
5.3.8遠紅外線干燥機farinfraredraydryer
根據(jù)遠紅外線輻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定律,通過調(diào)節(jié)遠紅外線輻射元件與被干燥物料之間的距離實現(xiàn)對物料干燥的調(diào)節(jié)機械。
5.3.9噴霧干燥機spraydryer
借特殊設備將液料噴成霧狀,使其與熱空氣接觸而干燥的機械,是連續(xù)式常壓干燥機的一種。
5.3.10噴霧沸騰干燥機sprayboilingdryer
利用霧化器將流液霧化后噴入劇烈運動的流化床內(nèi)的干燥設備。
5.3.11真空干燥機vacuumdryer
用來進行真空干燥的一種真空設備。
注:真空設備就是真空系統(tǒng)同所有為實施規(guī)定真空工藝所必須的裝置的組合。
5.3.12真空冷凍干燥機vacuumfreezedryer
用來進行真空冷凍干燥的一種真空設備。
5.3.13真空耙式干燥機vacuumrakedryer
由帶有蒸汽夾套的殼體和在殼體內(nèi)轉(zhuǎn)動的耙齒,裝有定時改變旋轉(zhuǎn)方向的耙式攪拌器(耙齒裝置)組成的一種真空干燥機。
5.3.14廂式(室式)干燥機boxdryer
機外廂式,四壁用絕緣材料構(gòu)造,機內(nèi)有框架多層(即用以放物料的若干長方形線盤)的間歇式常壓干燥機一般小型的稱作烘箱,大型的稱為烘房。
5.3.15帶式干燥機beltdryer
在長方形干燥室或隧道中安裝一根運輸帶(單帶式),或幾根運輸帶(多帶式),運輸帶多為網(wǎng)狀,氣流與物料成錯流,帶子在前移過程中使物料不斷地與熱空氣接觸而被干燥的設備。是連續(xù)式常壓干燥機的一種。
5.3.16轉(zhuǎn)筒干燥機(圓筒干燥機)suctiondrumdryer
由稍作傾斜而轉(zhuǎn)動的長筒所構(gòu)成的,適用于干燥顆粒物料的干燥機。
5.3.17滾筒干燥機(鼓式干燥機)drumdryer
由一個或多個滾筒所組成的適用于稠厚而又不能承受長時間干燥的物料干燥的一種干燥機。
5.3.18錐筒干燥機cut-conedryer
物料通過臥式回轉(zhuǎn)的錐筒經(jīng)過干燥介質(zhì)作用而被干燥的干燥機。
5.3.19塔式干燥機towerdryer
物料靠自重向下流動,與干燥介質(zhì)接觸而去除濕分的干燥機。
5.3.20網(wǎng)柱干燥機columndryer
物料在網(wǎng)柱內(nèi)靠自重向下流動,與干燥介質(zhì)錯流接觸而去除濕分的干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