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衛(wèi)生安全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的一個性問題。歐盟作為世界上法制zui完備、經濟zui發(fā)達、科技、公民生活質量zui高的地區(qū)之一,曾屢屢遭受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沖擊,從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歐盟是食品安全危機高發(fā)地區(qū)之一,瘋牛病牛肉、李斯特桿菌
肉制品、變質
飲料和受污染巧克力等事件層出不窮,嚴重暴露了歐盟食品安全政策的缺陷。
接連不斷的食品安全危機
首先要提的就是曾經震驚世界的瘋牛病引發(fā)的病牛肉危機事件。1986年,英國就開始發(fā)生瘋牛病。1996年3月,英國政府宣布新型克雅氏病患者與瘋牛病有關,整個英國乃至歐洲“談牛色變”,短短幾個月中,歐盟多個國家的牛肉銷售量下降了70%。2001年,新一輪瘋牛病相繼在法國、德國、比利時、西班牙等國發(fā)生,歐盟各國的牛肉及其制品銷售遭受重創(chuàng),35萬工人失業(yè),政府為此承受每年上百億歐元的經濟損失。瘋牛病不僅影響了歐洲居民的食品安全和生活消費習慣,還制造了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危機,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相繼發(fā)現該病傳染患者,并不斷出現死亡病例,僅在英國就有120多人死于該病。由于該病發(fā)病潛伏期較長,有專家預測此后10~30年受此影響的死亡人數會成倍增長。
1999年,比利時維克斯特飼料公司把被二惡英污染的飼料出售給上千家歐洲農場和家禽飼養(yǎng)公司,造成歐盟生鮮
肉類和肉類深加工產品的重大污染,整個歐洲陷入極大恐慌之中,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都禁止從歐盟進口肉類產品。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再起。比利時150多名兒童因喝了受污染的二氧化碳灌裝的可口可樂而出現嚴重不適癥狀,盧森堡、荷蘭也發(fā)現了類似的問題飲料,三國政府下令撤下所有正在銷售的可口可樂。2000年初,法國古德雷食品公司生產的熟肉醬和豬舌中發(fā)現含有致命的李斯特桿菌,危機涉及全國19個省,至少9人死亡,其中包括兩名新生嬰兒。2001年9月,英國和愛爾蘭等國相繼爆發(fā)了口蹄疫,危機持續(xù)了11個月,歐盟國家肉類市場全面萎縮,飼養(yǎng)戶和商場損失慘重,消費者再次陷入恐慌中。近期,英國再次受到口蹄疫情威脅。2006年,世界巧克力食品企業(yè)英國吉百利公司因管道泄露導致清潔設備污水污染了巧克力,使42人因食用被沙門氏菌污染的巧克力而發(fā)生食物中毒,公司緊急在歐盟和范圍內召回上百萬塊巧克力。
為何頻頻出現食品安全危機
標榜擁有世界上zui嚴格食品安全制度的英法等西歐發(fā)達國家,為何會頻頻出現食品安全危機呢?在危機爆發(fā)后,又為何不能有效控制危機、zui大限度地減少損失?災難過后,歐盟委員會和成員國政府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與檢討,公眾也以熱情參加了討論。幾次食品安全危機的表面原因在于歐盟國家現有的食品安全監(jiān)督措施出現了漏洞,原有的制度只關注終端上市產品,嚴重忽視了產品的原料安全、動物自身防疫安全和生產過程安全。但深層次分析,是歐盟的食品安全政策和體制出現了問題,zui終導致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爆發(fā),從小事故演變成大危機。
歐盟食品安全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
歐盟缺乏一部所有成員國必須共同遵守的食品安全政策法規(guī)。危機爆發(fā)時,各成員國都按照本國的食品安全法律處置,歐盟委員會由于職權領域范圍的限制和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指導工具,根本無法、也無力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導致歐盟內部出現各成員國各自為戰(zhàn)、單打獨斗的混亂局面。
歐盟缺乏一個統(tǒng)一的食品安全管理事務機構。各成員國自行處理相關問題,無法有效互通情況、采取共同的應對措施。同時,各國食品衛(wèi)生和科研機構之間沒有建立密切協(xié)作的合作網絡,無法分享有關成果和經驗。
歐盟缺乏一部統(tǒng)一的食品安全危機應急處理與預警分析的行動機制。20世紀70年代后期,歐盟逐步開始在其成員國中間建立一些食品安全信息快速反應的措施,但在實際操作上,由于法律的嚴格限制和歐盟一體化不斷擴大的因素,這些措施覆蓋面有限,不能發(fā)揮應有作用。
歐盟缺乏一個統(tǒng)一、透明和公開的食品安全信息發(fā)布平臺和交流渠道。在危機出現時,有的成員國出于政治選舉、經濟發(fā)展等利益考慮,故意隱瞞真相、封鎖信息,有的國家為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有意夸大危機爆發(fā)國的食品危機后果,導致公眾無法掌握真實情況。同時,歐盟沒有建立與消費者公開對話、相互溝通信息的管道,導致市場利益集團、非政府組織、公民社團和普通民眾無法得知真實信息,對歐盟和成員國政府怨聲載道。
食品安全危機使廣大公眾產生了巨大的恐慌心理,對成員國政府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對歐盟單一市場建設和歐洲一體化前景深感失望。歐洲一體化5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在重重食品危機下面臨被全面顛覆的危險。
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體系
歐盟委員會在反思、檢討和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開始構建統(tǒng)一完善的食品安全體系。
首先是制定了一套統(tǒng)一、完善和操作性強的食品安全法規(guī)。歐盟對原有的相關制度進行了改革,2006年1月,又頒布實施了新的《歐盟食品及飼料安全管理法規(guī)》。新法規(guī)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整個食物鏈,實現了從zui初級原料、生產加工環(huán)節(jié)、終端上市產品到售后質量反饋的無縫隙銜接,對食品添加劑、動物飼料、植物衛(wèi)生、農藥殘留物、轉基因生物、食品鏈污染和動物衛(wèi)生等易發(fā)生食品安全問題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了重點監(jiān)督。新規(guī)大大提高了食品市場準入的標準,增加了食品安全的問責制,強化了對不合格產品的召回制,更加注意食品生產過程的安全。法規(guī)要求所有成員國必須無條件遵守,如有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出現在歐盟市場上,無論是哪個成員國生產的,一經發(fā)現立即取消其市場準入資格。法規(guī)對歐盟以外的國家生產的食品也做了明確規(guī)定,所有進口食品的安全與質量必須滿足歐盟食品法規(guī)的要求,否則不準進入歐盟市場。
其次是成立了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該機構于2002年組建,2005年在意大利正式掛牌成立。歐洲食品安全局的職責范圍很廣,統(tǒng)一負責歐盟境內所有食品的相關事宜,負責監(jiān)督整個食品鏈安全運行,根據科學證據做出食品危機風險評估。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牽頭建立一個與成員國有關機構進行緊密協(xié)作的網絡,下設專家委員會和科學小組,為制訂政策和法規(guī)提供依據。
再次是建立快速反應的預警系統(tǒng)。歐盟于2002年對原有的預警系統(tǒng)做了大幅調整,實施了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tǒng)。它是一個連接歐盟委員會、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以及各成員國食品與飼料安全主管機構的網絡。系統(tǒng)明確要求各成員國相關機構:必須將本國有關食品或飼料對人類健康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風險、以及為限制某種產品出售所采取措施的任何信息,都通報給歐盟快速報警體系。系統(tǒng)將收到的有關信息整理編研后,按照相應程序上報歐盟委員會,轉發(fā)歐盟有關部門,通知預警體系內的其他成員。一旦發(fā)現來自成員國或者第三方國家的食品與飼料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而該國又沒有能力*控制風險時,歐盟委員會將啟動緊急控制措施。該系統(tǒng)運轉后,發(fā)出了大量信息通報,內容不斷深化,數量逐年增加,2005年達到了近7000條信息,比較有效地實現了對食品和飼料安全的監(jiān)測預警。
與此同時,歐盟積極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建立了及時快捷的信息發(fā)布制度。信息經過認真審核和合理評估,以誠實負責的態(tài)度向消費者說明情況,并告之歐盟所采取的與風險規(guī)模相適應的措施,提醒消費者注意加強自我保護。信息交流方面積極歡迎非政府組織和普通公眾的參與與互動。此外,歐盟還加強了與聯(lián)合國有關組織、環(huán)歐接壤地區(qū)以及美國與中國等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的合作。今年6月,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就地中海區(qū)域的食品安全問題與有關國家和組織舉行了研討會,7月又與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簽署了雙方合作協(xié)議,近期以來也明顯加強了與中國有關部門的密切,表示要本著合作和不敵對的態(tài)度來處理相關食品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