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若說“奶比水賤”,沒人會相信,而現(xiàn)在恐怕不少人都會點頭。在超市里,一小瓶依云礦泉水的價格是10多元,而一小瓶普通純牛奶的價格還不到2元。盡管原料奶、包裝材料、物流成本、營銷成本等原材料一路看漲,可乳企卻依然打著曠日持久的價格戰(zhàn)。
還是從商超乳品區(qū)來看,*動靜zui大的應該算是乳品區(qū)了,*招牌、*吆喝聲不絕于耳,“買二贈一”、“買八贈二”的實惠隨處可見,250毫升純牛奶從2元多一口氣跌到一元多的也比比皆是。粗略統(tǒng)計一下,以降價或買贈的形式變相降價的牛奶達20多種,約占所售牛奶的四成,平均降幅達10%以上。
不可否認的是,價格之戰(zhàn)在營銷之中屬于初級營銷,但又是沖擊市場的zui有效手段。然而處處“降”聲一片是好事嗎?反觀整個食品行業(yè),處處都在*,而僅有乳業(yè)在降價。既然大打價格戰(zhàn),口水之爭自然是免不了的,中國乳業(yè)從還原奶到新鮮奶,從有抗到無抗,從禁鮮到反禁鮮,從概念到功能,從低端到,一路吵得火藥味十足,硝煙彌漫。多事之秋的乳業(yè)不禁讓人發(fā)問,現(xiàn)已不堪重負的乳企還能承受多久的價格戰(zhàn)?
再看看今年,乳業(yè)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隨著各路資本的競入和擴資,乳業(yè)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熱化時代,在原料奶、包裝材料、物流成本、營銷成本等不斷上漲的雙重擠壓下,行業(yè)性毛利率直線下滑。與此同時,乳業(yè)*又借助資本的力量卷土重來,對中國廣闊的乳品市場再度開火。令人欣喜的是,在此背景之下,國內幾大乳業(yè)*們調轉矛頭,紛紛祭起“自主創(chuàng)新”大旗,以新品火拼各個細分市場。
有資料顯示,目前只有一成的企業(yè)在開展產品自主創(chuàng)新。而產品同質化恰恰是價格戰(zhàn)的禍首之一。避免同質化zui重要一點是做足自己的長項,而調整產品同質化,就是調整產品的短板,如雖然產品名稱一致,卻各有各的功能。我們期待著,乳企今年能少打價格戰(zhàn),有一個好的開始,更有一個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