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輕一代群體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向來給人留下刻板印象的白酒走向年輕化也成為產業(yè)轉型升級的一大重點。無論是工藝升級使白酒更利口,還是在包裝上下功夫使之年輕化,都是酒企近些年來做出的努力。當然,在現代化生產技術的驅動下,數字化包裝車間的投用也為酒企改包裝、提產能、提精準度帶來重大“變革”。
以高粱、大米、小麥、糯米等谷糧和木薯、甘薯等薯類為原料,經蒸煮、糖化、發(fā)酵、蒸餾、陳釀、勾兌等工藝釀制的白酒是我國傳統酒種之一,在悠久的發(fā)展歷史中也積淀了一定的社會基礎。但隨著如今年輕的消費群體更加渴求微醺的飲酒體驗,度數高、辣口、給人印象偏老氣的白酒在酒水市場中似乎也顯露出“吃力不討好”的態(tài)勢。
就此,近年來不少酒企也開始探索白酒的年輕化發(fā)展路徑,致力于打造更加利口、度數低、貼合新消費需求的酒品。例如重慶一酒企就從生產工藝入手,采用單純釀造法,并以傳統的精釀蒸餾工藝與現代化生產方式相結合。如今在該企業(yè)的生產車間中,現代化的電加熱白酒蒸餾設備已經取代木桶式蒸餾設備,酒品檢驗室與現代化生產線等也相應建立起來,嚴格的品質把控正為打造優(yōu)質白酒夯實基礎。還有酒企則通過白酒與水果的結合,推出符合當下消費趨勢的微醺果酒、水果高粱酒等一系列產品。
除此之外,白酒年輕化的另一個轉變還體現在包裝上。比如某酒企在推出小瓶裝的白酒產品時,還憑借外包裝上的走心文案和藍白調的底色吸引年輕消費者關注。當然,在產品包裝優(yōu)化升級的同時,不難發(fā)現數字化的包裝技術也為白酒改包裝、提產能帶來技術支撐。
一般來說,傳統的白酒生產線上多以人工張貼標貼、標識為主,生產效率有限的同時,還可能出現貼標位置不準確等情況。再加之如今生產線上不僅“招工難”,年輕化的白酒還更加傾向于柔性生產,不同類型的瓶裝皆有,這也意味著貼標工作量和強度的增大。因而,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包裝車間的改造,也是酒企在發(fā)展過程中提產增效的一大轉變。
目前,國內一酒莊就在智能品控的主題下,先后引入
不干膠貼標機、自動稱重機、自動裝箱機等包裝設備,并在智能視覺
監(jiān)控系統等助力下,著力使
包裝生產線向數字化轉型。據了解,例如不干膠貼標機具有的雙側整瓶機構和壓標結構能夠提高貼標精準度與平整性、牢度度;自動裝箱機根據設置,可將包裝后的成品按照具體排列方式定量封裝,搭配上自動化輸送線與垛碼設備,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和減輕人工勞動強度。
現如今,該酒莊每小時可完成2.4萬到3萬瓶左右產品的貼標與2.4萬瓶產品的裝箱,也算是交出了數字化生產的一份亮眼答卷。
總的來看,近年來白酒產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并非一味守舊,反而是緊跟消費市場趨勢,以生產工藝、現代化包裝手段、營銷模式等為切入點,積極謀求在新時期的發(fā)展空間。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當下,這樣的求變思路也相當值得借鑒。
我要評論